狼山战役指的是什么地方,狼山阻击战的所在地
狼山战役(狼山战役真实背景)
相较于淮海战役中彪炳史册的狼山阻击战,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内的狼山并不十分出名。即便是当地人,也不能从周围诸山中准确辨认出狼山来。
是的,如今高高矗立着狼山阻击战烈士纪念碑的狼山阻击战烈士陵园,并非当年那场英勇而惨烈的狼山阻击战的所在地。
西北望,狼山犹在。73年前,无数先烈在那里抛洒热血,英勇奋战,如今他们遥望狼山,守护当年的“阵地”,见证着盛世的美好。
这里埋葬不止79名英烈
从倪园东村西北行不到五公里,位于伊庄镇的徐山即在眼前,狼山阻击战烈士陵园便坐落于此。
方正的园子依山势而建,整体布局极似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通往纪念碑的石阶由花岗岩铺设,从下往上看,层层叠叠的台阶如长河奔泻;从上往下看,舒缓坦荡的平台似岁月如歌。
入园后,拾级而上,步入第一平台,石阶东,有一石亭,亭内立碑。
岁月的洗礼,风雨的磨砺,碑上的文字,已模糊难认。据园内的讲解员、66岁的潘修成介绍,这碑原先立于徐山西北的凤冠山上。在1951年,原邳睢县房村区冠山乡修建凤冠山烈士陵园时,亲历战争的贺占元老人撰写了碑文,同村一名石匠刻制成石碑。碑文用百余字介绍了狼山阻击战的前后始末,碑上剩余的大部分空间用以记录79名在此牺牲的烈士英名。由于凤冠山上山道路难走,2013年,铜山区在徐山修建了狼山阻击战烈士陵园,石碑也从凤冠山移至这里,“亭还是那个亭,碑还是那个碑”。
今年72岁的贺立民,是一名退休教师,他的祖父便是撰写碑文的贺占元老人。贺立民告诉记者,祖父是清末的秀才,家住狼山脚下,亲历过那场战役。
石碑的北侧,是79名留下姓名的英雄合葬坟。墓碑背后的土坟内,埋葬着2013年潘修成从凤冠山用鲜红的党旗包裹起来的英烈们的骨灰,“有党旗一直陪着他们,他们离不开党”。
在79名英烈合葬墓碑东,91位在淮海战役徐东阻击战尖山、晓店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也长眠于此,他们因残酷的战争,甚至连姓名也不曾留下,但如今骨与血融为一体,共同书写着担当使命的大情怀。
在一层石阶的西侧,狼山阻击战中牺牲的112位无名烈士,长眠于黑色的无名墓碑之下。除此之外,这几年,33名在解放战争中去世的英烈,也在后人的要求下,陆续迁至烈士陵园。
这里记录的历史不曾被人忘却
“公元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淮海战役,狼山阻击战中牺牲,二〇一三年清明迁入。”无名墓碑上,无法刻印英雄的名字,但他们书写的那段历史却从不曾远去。
1948年11月11日至11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邱清泉兵团在吕梁山区交战。最初,国民党军队抢占了狼山、双顶山、中山、峰山以西的山头,山头较高且集中,居高临下。解放军则占据青龙山、大坷山、马山、黑山等以东的山头,山头稍低且分散,处于劣势。
邱清泉兵团装备全为美式,用的是飞机、大炮、轻重机枪、坦克、汽车等新式武器,吃的是白米白面,穿的是细布装,铺的是黄军毯。而解放军较好的武器是轻重机枪,还有相当一部分枪是当地土造,手榴弹为土制,炮很少,大多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吃的是高粱米、野菜,穿的全是粗布军装、草鞋,装备差,生活条件艰苦。
“那一仗打得极其惨烈,一直持续了21天。邱清泉兵团虽装备精良,但最后弹尽粮绝。咱们解放军虽说用的是土枪、土制手榴弹,穿粗布,吃野菜,但有后方群众用小推车全力保供应,硬是没让邱清泉的部队前进一步。这一战给全歼黄百韬兵团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七年来,每一次讲解,潘修成仍会激动不已。
这里弘扬的精神激励我们前进
在石阶的二层平台上,高大的烈士纪念碑下,一道蜿蜒曲折的长廊内壁上,记录着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铜山籍近千名烈士的名字。
廊外几树杏花刚谢,旁侧的樱花已准备“接手”春的烂漫。
廊内几捧白花,述说着人们的追思和哀悼。
我们入园瞻仰时,贺立民老人刚刚离开。他说,自己常来烈士陵园转转,看看祖父撰写的石碑是否安好。手抚石碑,仿佛还能看见祖父当年激扬文字的壮怀激烈,虽然已过耳顺之年,但每次来看,仍都心潮澎湃。
和贺立民一样,潘修成也是狼山阻击战烈士陵园最忠诚的守护者。
一层石阶两侧花坛内的“英魂永存,浩气长存”,二层花坛内的“革命烈士,永生不朽”,都是潘修成自己一点一点修剪出来的。两个合葬的土坟,潘修成也时常给培上新土,在周围种上半人高的小树苗。
“最先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公祭日、清明节等,都会有人来祭扫瞻仰,有公务员,有学生,还有周边的群众。平日里,也常有人来扫墓献花。即便是无名墓碑前,也常能见到整整齐齐摆着白花。”潘修成说,他相信,长眠在这里的英烈,一定是欣慰的,“他们用热血换来现世安稳,他们的精神如今有人来传承和发扬。”
作为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主会场所在地,这个曾经的硝烟之地,如今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一切都在变得更美好。不曾改变的是,先烈留下的信念理想,激励着无数人在奋斗中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