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刮骨疗毒是真实存在,三国刮骨疗毒的人物是谁?
在历史上,“刮骨疗毒”这四个字,一直是武圣人关羽的专有名词。
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出现了不少的英雄豪杰,他们个个勇武过人,豪气冲天,让后世万分敬仰。如果说其中的佼佼者,那应当是武圣关羽,在人们心中他是忠与义的化身,现在有不少专门供奉关羽的关帝庙,这些无一不表现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关羽的传奇故事非常多,比如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单刀赴会等,但要说最能表现出他的刚毅勇猛的,是他不慎负伤后所进行的刮骨疗毒。在这个故事里,关公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英伟,甚至连见惯了各种生老病死,前来救治行医的大夫都要对其称赞有佳。
这段刮骨疗毒,在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中尤为精彩。在前文中,关羽刚刚依照诸葛亮的计策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一时间名声大震。但在攻打樊城时被曹仁的弓弩手射伤,右臂中一毒箭,一时间是手脚失力,最终失去平衡翻身落马。情势十分危急,眼看敌军就要杀上来了,关平冲入重围,将关羽救出。离开战场后,关羽右臂的伤势随着毒发愈加严重,大家纷纷提出让他先去后方治疗,但是关羽却不愿意,他认为这只不过是小伤,不能因此贻误战机。两方各持己见,正在僵持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就是华佗。
华佗说自己速来景仰关将军,这次听说关将军负伤,立刻就前来救治。华佗进入军帐,此时关羽正在和马良下棋,华佗请关羽用铁环将自己束缚住,以便处理伤口。但是关羽呵呵一笑,并没有接受,反而是告诉华佗自己专注于下棋,绝不会乱动。于是华佗就开始了对伤口的梳理。此时毒已经深入到骨头,华佗就用刀开始在骨头上刮毒,发出的声音令人汗毛倒竖,所有人都胆寒,唯独关羽泰然自若。
华佗凭借其其高妙的外科医术成功治好了关羽,并且更加敬佩关羽的英勇,关羽也为华佗高超的医术所折服。关羽想以黄金百两来答谢,但是华佗却说自己是因自己仰慕关羽高义而自愿前来,不需要任何诊金。
这段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都非常的高风亮节,很有节操,让人忍不住敬佩。《三国演义》有这样动人的描写,但它毕竟是一部演义小说,少不了虚构的部分,那么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关羽真的这么英勇?华佗医术真的这么高超?
在历史上,这两个人的品格基本上和书中描写的一样,刮骨疗毒也确有其事,但是主人公却和《三国演义》中不太一样。
我们来看看《三国志》对于这段故事的描写。“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我们可以看到,三国志对这段的描写是非常简单的,几乎没有多余的修饰,而对于其中的那位医者,也没有任何能表明身份的描写。虽然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关羽的英武,但是也并没有像《三国演义》种描写的能够面不改色,甚至十分冷静地下棋。
那么既然《三国志》中没有明确的指向,那这位医者有没有可能是华佗呢?答案是否定的。
华佗字元化,一名旉,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也被后人誉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后人多用神医华佗来称呼他,“华佗再世”、“元化重生”也用来称赞医术高超的医生。
华佗医术高超不可否认,但是他早在关羽刮骨疗毒前十一年就已经死去了。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曹仁交战与樊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而华佗早在建安十三年(208)就已经因曹操的猜忌拷打致死,所以根本不可能为关羽刮骨疗毒。
《三国志·华佗传》中也确实有记载许多华佗行医治病的故事,不少故事也很具有传奇性质,但是其中没有任何一例替谁“刮骨疗毒”或“刮骨去毒”的事件记载。
将这样传奇的刮骨疗毒附加给华佗身上,是因为他本身的医学成就。华佗是当时的名医且擅长外科手术,治箭伤理也不在话下。而且他是麻沸散的发明者,能有效缓解救治过程中人所受到的痛苦,这也和关公面对剧痛谈笑自若的这一点相契合。
两个传奇人物相加,让这个英雄故事变得更加传奇。虽然与史实不符,但也是在文学艺术方面罗贯中的良苦用心。
刮骨疗毒,是《三国演义》在历史和文学上的综合体,既有真实的依据,又加入了戏剧化的情节。虽然让华佗死而复生确实不合理,但是谁又能否认这一段传奇故事的精彩呢